建寧縣人民檢察院:閩江源頭的不懈堅守
閩山蒼蒼,閩水泱泱,白石頂上見曙光,濉溪河畔蓮綻放。在建寧這個“閩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毛主席曾吟出“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光輝詩篇。走出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沿著濉溪可步行到建寧縣人民檢察院舊址,一路聆聽紅色精神在這里留存、為民初心從這里延續的故事。 建寧縣檢察院收到司法救助當事人送來的錦旗 入村扶貧 不放棄任何一位群眾 1988年,建寧縣檢察院檢察官朱福生跟著當時的副檢察長廖承到建寧縣偏遠扶貧村,就檢察院與該村建立扶貧掛鉤點的相關事宜進行對接交流,確認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治安的工作目標。 然而,在深入群眾、收集民情民意過程中,朱福生在村民口中得知一條消息:30年前,村民寧某莫名人間蒸發。眾說紛紜間,朱福生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原來,勞改釋放的寧某因為害怕再次被判刑,故躲進深山,至今生死未卜。 秉持著既是扶貧,就不應該放棄任何一位群眾的理念,朱福生跋山涉水,徒步至最近的法庭,向法官了解黨中央關于此類人員的政策,確認一律不予追究后,利用各種形式在村里開展法治宣傳。普通話方言齊上陣,把文件完整地念給大家聽,不斷增強村民法治意識。同時,朱福生與寧某的親屬談心拉家常,打消他們的顧慮。 確認寧某尚在世后,朱福生在村民大會上明確表示希望寧某早日結束隱居生活,出來做個堂堂正正的公民,為這個隱居游子鋪好回家之路。 幾天后的一個清晨,朱福生剛踏進村子,一大群村民便簇擁著一位老人來到他跟前,“謝謝檢察官,讓我得以重見天日!”老人寧某流著淚感謝道。 檢察便民 把“致公惟民”放在首位 1998年,建寧縣檢察院“96100”舉報電話開通。作為移動宣傳的“今生”——12309檢察服務中心正式于2018年12月18日啟用,“全天候”走好檢察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2019年11月,10余名農戶及其家屬站在12309檢察服務大廳中,飽經風霜的臉上透著被騙的無助。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安撫眾人的情緒,并將收集到的材料移送至公訴科。 原來,這些農戶都是馬元村的村民,以種植水稻為生。2018年7月,該村親民種子合作社總經理張某在某購物平臺上購買低于市場行情的進口農藥,并將部分發給該村村民,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本該是增產豐收的好消息,可等待他們的卻是噴灑后的減產和絕收。2019年6月,被告人應某在江蘇省沭陽縣被抓獲。 作為該案的承辦檢察官,林小張考慮到應某是在校大學生,是初犯,且認罪認罰,遂將當事人雙方約到辦公室,促成被告人應某與被害人張某和解。應某的母親單某代其賠償張某各類損失共計22.6萬元,張某及親民種子合作社也出具諒解書。最終,應某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處罰金3萬元;10余名農戶也得到相應賠償。 “我們的院訓把‘致公惟民’放在首位,目的就是要我們為群眾考慮。如何讓他們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林小張如是說。 司法救助 幫助被害人擺脫生活困境 2019年,最高檢黨組以內設機構改革為突破口,完善機構組織體系,健全檢察權行使方式,驅動“四大檢察”“十大業務”高速運轉,駛入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的高速公路。 建寧縣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吳小英把司法救助作為工作重點,2022年,在辦理一起強奸案過程中,由于被害人小紅(化名)患有精神發育遲滯,遭受傷害后身體和精神狀況每況愈下,生活不能自理。小紅的父母身為普通農民,不僅要背負高額的醫療費用,還要照顧女兒的起居,生活陷入困難。 吳小英向村委會、醫院調查核實相關情況后,認為小紅的情形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第一時間向市檢察院申請司法救助,為其發放救助金5萬元。 發放司法救助金當天,看著眼前這個神情極度緊張、身體蜷縮成一團的女孩,吳小英感到無比心酸。她放緩行動坐在小紅面前,柔聲道:“不要害怕,我們是來幫助你的。”小紅放下心中戒備,情緒逐漸平穩。 與民同行,向民而行。為最大限度拓寬救助線索來源渠道,近年來,建寧縣檢察院與縣民政、人社、婦聯、殘聯等部門建立溝通協作機制,有針對性地提供切實、精準的多元救助,實現從“單打獨斗”向“多元共治”的轉變。在共同努力下,共為11人提供司法救助,發放救助金31.56萬元。 從篳路藍縷到方興未艾,是一代代檢察人的青春歲月,是一代代檢察人的不忘初心,是一代代檢察人的不懈堅守。薪火相傳,初心不改,如今,建寧縣檢察院新一屆班子接過檢察事業的接力棒,繼續踐行著為民初心…… (本報記者 彭冬晴) |